分類彙整:語言

旅行社導遊法案將送交立會 打擊低於成本團費 開放外僱應付外語荒

繼續閱讀 旅行社導遊法案將送交立會 打擊低於成本團費 開放外僱應付外語荒

【活動推介】「原來是西班牙語!」分享會

成日話澳門係中西文化交流嘅地方。除咗葡文係官方語言外,原來喺我哋生活當中,都有好多用語同文化係來自葡國嘅鄰國西班牙。你又知唔知係邊啲?

另外全球正在陸續開放邊境。除咗西班牙,由美國一路向南都有「世界盡頭」之稱嘅火地島,基本上都係西班牙語嘅天下!距離澳門1.5鐘頭飛機嘅菲律賓,曾經受過西班牙三百多年嘅統治,當地嘅風俗文化亦深受西班牙影響。想去呢啲國家旅行,就要學好西班牙語、了解西班牙文化啦!

想對於西班牙語同西班牙、拉美文化認識更多?帕圖教育將會在星期日舉辦《原來是西班牙語》分享會。到時會有專人介紹拉美文化同美食,仲可以親手製作西班牙美食𠻹!

大家一齊報名參加啦!¡Vamos!

《原來是西班牙語!》分享會
時間:2022-04-24 (星期日)下午4:00-5:30
費用:MOP 50(送一杯果汁或咖啡等飲品)
地址:澳門高士德大馬路91號 高士德商業中心 5樓A座
查詢電話:6557 2524 / 2821 1343
Wechat:mycsa2

秘魯馬丘比丘名字叫錯一百年 真名叫??比丘

位於秘魯安第斯深山、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秘魯馬丘比丘古城遺址,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是全球最有名的考古遺址之一。

不過,根據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人類學教授鮑爾(Brian Bauer)在《安第斯研究所學刊》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這處遺址的名字一直都不正確。

繼續閱讀 秘魯馬丘比丘名字叫錯一百年 真名叫??比丘

阿拉伯文書法入人類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今日「世界阿拉伯語日」前夕,宣佈把阿拉伯文書法等39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阿拉伯文書法項目的申請由沙特阿拉伯,聯合其他15個阿拉伯國家申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網介紹稱:「阿拉伯文書法是以手書寫阿拉伯文字的藝術性實踐,以一種流暢的姿態傳遞和諧、優雅和美。由於阿拉伯字母可以用各種方式延伸和變化,去創造不同的動機,阿拉伯文字的流動性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即使在一個詞之內。」

沙特阿拉伯文化部長巴德爾親王(Prince Badr bin Abdullah bin Farhan Al-Saud) 歡迎組織的決定,他透過國營通訊社發表聲明,表示這將「發展這項文化遺產作出貢獻。」

有份參與申報的沙特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阿卜杜馬吉德‧馬赫布卜(Abdelmajid Mahboub)表示,「書法一直是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象徵。」 他又指「由於科技進步,很多人不再用手書寫」,精通這門藝術的人也急劇減少。申遺成功「肯定會對保育這項傳統有正面作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日益增長的全球化之中維持文化多樣性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不在於文化宣示本身,而是透過它代代相傳的知識和技藝的財富。」

今年入選的項目還有越南泰族的群舞、剛果倫巴、秘魯阿瓦洪族的製陶技藝等,而中國書法和篆刻已於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土耳其《自由日報》)

阿拉伯文書寫工具:稱為「卡蘭」的蘆葦筆與墨水。棕色的字是學生臨摹老師的字體(黑色)。文字的意思是「每天都是阿舒拉節,處處都是卡爾巴拉」。(Aieman Khimji CC-BY-2.0)

小知識:阿拉伯文字和書法
阿拉伯文字是一種標示讀音的文字,即字母文字,但與最常見的拉丁字母不同,一般只標示輔音(即沒有a、e、i、o、u等音),是一種輔音音素文字(abjad)。與拉丁字母不同,阿拉伯文字的書寫方向是從右到左橫書。另外,阿拉伯字母的字形會隨著其在單詞中前、中、後位置的不同或單獨出現而有所變化。

阿拉伯文字和現存所有字母文字一樣,都源於腓尼基字母。阿拉伯文字最初只書寫阿拉伯語。隨著伊斯蘭教的擴張,波斯語、烏爾都語(即以阿拉伯文字書寫的印地語)、某些庫爾德語、馬來語(稱爪夷文,19世紀後又引入拉丁字母)、維吾爾文等也以阿拉伯文字書寫。1929年前土耳其語也以阿拉伯文字書寫。隨著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更發展出一套用作書寫漢語的字母,稱為「小兒經」。

阿拉伯文和阿拉伯書法是與伊斯蘭教緊密相連的。由於穆斯林認為不可以用可朽壞的形體表達不朽的真主,阿拉伯書法成為了表達信仰的方式,也成為了重要的視覺藝術形式。除了在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外,阿拉伯文字亦配合阿拉伯式花紋,常見於清真寺的裝飾,並隨著時代演進,在不同地區產生各種字體,例如庫法體、謄抄體、波斯體、三一體、中國體等。

傳統的阿拉伯書法是以蘆葦(或竹)桿製成筆、沾上墨水書寫在紙草紙或羊皮紙上,後來書寫在紙上。其他常見的載體包括磁磚、錢幣、器物、地氈等。

自2012年起,聯合國把每年的12月18日訂為「世界阿拉伯語日」(World Arabic Language Day),以紀念阿拉伯語在1973年被列為聯合國六個工作語言之一。今年的主題是:阿拉伯語,文明之間的橋樑

紐西蘭要改國名?

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紐西蘭(New Zealand),目的仍然對全球關閉邊境。但當大家下次再到當地旅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名稱或許已經不再一樣。

代表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政黨近期發起請願,要求改以毛利語的名稱Aotearoa(中譯奧特亞羅瓦,意思是「長白雲之鄉」)稱呼這個國家。請願也要求至2026年以毛利語稱呼當地的城市和其他地名。

發起請願的兩位國會議員、毛利黨的黛比·恩加雷娃-帕克(Debbie Ngarewa-Packer)和懷蒂蒂(Rawiri Waititi)在請願書中指,毛利語在紐西蘭作為首要官方語言的地位早該恢復。「我們是個波利尼西亞國家——我們是奧特亞羅瓦。」他們認為有人利用奧特亞羅瓦作為分化的工具,但這名字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因為我們的祖先同意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紐西蘭是荷蘭人(阿貝爾·塔斯曼)起的名字。如今連荷蘭人都把自己的國名改為尼德蘭!」

毛利黨批評歷屆紐西蘭政府,加上「教育制度中強加的殖民地議程」導致毛利語在族人中大幅流失,過去九十年能操流利毛利語的人口由九成下降至兩成。

2016年進入第二階段公投,但未被採用的紐西蘭國旗方案(Kyle Lockwood CC-BY-3.0-NZ

就正式更改國名的議題,工黨籍的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去年曾表示「尚未進行探討」,但她支持更多人使用奧特亞羅瓦:「我聽到越來越多人把奧特亞羅瓦和紐西蘭交替使用,這是正面的。無論是否修法,事實是越來越多紐西蘭人使用奧特亞羅瓦的名稱,這種轉變值得支持。」

反對者,主要來自右翼人士,包括國家黨黨魁科林斯(Judith Collins)主張就國名舉辦公投,批評奧特亞羅瓦被「神不知鬼不覺」被強制使用,國家黨議員史密斯(Stuart Smith)也呼籲禁止政府官員使用這個名稱。行動紐西蘭黨魁西摩(David Seymour)更指:「人們已經有自由使用毛利語地名。毛利黨的意思是禁止用紐西蘭稱呼我們的國家。」

至星期五已經有超過51000人響應這次請願。懷蒂蒂指,這次是多年來更改國名支持度增長最快的一次。他引述去年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多達八成民眾對毛利語感到自豪,認為這是紐西蘭身份認同的一部分。「請願得到支持再次確認這一點。」

紐西蘭嘗試更改國家象徵並非第一次發生。由於紐西蘭國旗與澳洲國旗十分相似,加上國旗左上方的英國國旗帶有殖民地色彩,紐西蘭社會一直有更改國旗圖案的意見。2014年當時的總理約翰·基決定舉辦公民投票,公民投票分兩輪進行,結果原國旗得以保留。紐西蘭國歌也在1990年代開始同時頌唱毛利語和英語歌詞。

(英國《衛報》/紐西蘭廣播電台)

紐西蘭國歌,演唱第一段為毛利語,第二段為英語

國家認可!澳門三項目入選國家非遺

今年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澳門再有三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分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是澳門重要的文化傳統和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源於16世紀,以葡萄牙的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匯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菜品豐富,變化多樣,是澳門的地道美食,體現了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是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見證;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是土生葡人社群熱愛的舞台表演藝術,以戲劇演出作為平台表達對社會議題和熱點輿情的意見,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特質。

土地信俗在澳門由來已久,數百年來,澳門華人為保一方水土平安,鄰里和睦,家財旺盛,社區繁榮,以各種形式供奉土地公,形成了世代相傳的民間信俗,並以農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誕為年度重點活動,是促進鄰里團結,增進居民對社區認同感、歸依感的重要媒介,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是次申報工作過程順利及取得圓滿成功,反映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也有賴政府部門、非遺社團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

國務院自2006年至今先後公佈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澳門共有11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由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和涼茶製作技藝;由本澳獨立申報的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南音說唱、媽祖信俗、哪吒信俗;以及本次新增列入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

脫歐加疫情 英國人學外語熱情增

新一年已經來臨。慶祝之餘,唔知道大家有冇為新一年訂立一啲計劃,令自己有所長進呢?

不如學吓外語呢?

英國《衛報》引述一家網上語言學習平台的數據,過去一年學習外語嘅英國人,增幅係其他地區嘅兩倍。當中最受歡迎嘅係法語,仲有數千計嘅人學習西班牙語、德語、義大利語或其他歐盟國家嘅語言,部分人希望可以提升語言能力,以便申請歐盟國家國籍。

平台喺英國嘅總經理指出,脫歐、疫情以至東京奧運都推動英國人學習外語:「佢哋希望喺出國旅行、做生意、或者喺國內與人相遇時,成為更好嘅世界公民。」

佢表示,報讀其網上課程嘅1500萬人中,好多都唔係要求精通,而係想達到基礎程度。其中法語課程仍然高居最受歡迎嘅前五名,顯示新嘅學習者選擇嘅動機可能係為將來旅行、經商、移民做準備,或者係想重溫學校學過嘅嘢。

其他外語學習應用程式都出現類似升幅。其中一家三月錄得巨大增幅,七成人學習西班牙語或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同日語都比較受歡迎。

過去15年,喺英國透過正規學校課程學習外語嘅人數大幅減少。不過根據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每年進行嘅語言趨勢調查顯示,2019年報考GCSE法語及西班牙語科目嘅學生人數明顯增加,不過報考A-level同樣科目嘅人數就繼續下跌。

英國文化協會又發現,即使喺學校學習外語嘅人數減少,成人學習外語嘅興致仍然高企。過去春季封城期間,英國有一成成人開始學習外語或者重新學習外語。三分一受訪者認為西班牙語是年輕人最需要學嘅外語,其次分別係法語(20%)同中文普通話(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