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購物

中歐簽署地理標誌協定 多種名產獲得保障

中歐峰會昨晚舉行。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網上會晤。會上雙方領導人宣佈正式簽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商務部部長鐘山與德國駐華大使葛策、歐盟駐華大使郁白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

協定包括十四條和七個附錄,主要規定了地理標誌保護規則和地理標誌互認清單等內容。協定納入雙方共550個地理標誌(各275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等。當中中方獲納入互認清單的包括安吉白茶、五常大米 、郫縣豆瓣、 山西老陳醋、吐魯番葡萄乾 等,而歐盟獲納入的包括法國香檳 、愛爾蘭威士忌 、巴伐利亞啤酒、菲達芝士、帕爾馬火腿、葡國青酒等。

地理標誌是一種用於具有特定地理來源的商品的標誌,表示某一具體的生產地點或地區,這一地點或地區決定了產自該地的產品所具有的特質,尤其是產品的品質和聲譽。地理標誌源於法國的AOC(法定產區餐酒)制度。最著名的例子有法國香檳。法國香檳地區以外出產的有氣酒都不可稱為香檳。(中國中央電視台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威尼斯禁售「中國製造」產品 發揚當地文化遺產

義大利著名旅遊勝地威尼斯進一步監管當地旅遊業。這次涉及商店售賣的貨品。

《歐洲時報》報道,威尼斯市議會近日通過一項新規,加大了對老城中心歷史傳統文化的保護。其中,規定「中國製造」等廉價商品將不得售賣,並且商店的裝潢布置不得與城市景觀、文化特色相衝突。

威尼斯遊客雲集的聖馬可區(San Marco)及里亞托橋(Rialto)周邊地區,有許多商店專門銷售旅遊紀念品等。近日,威尼斯市議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對市中心這些地區的商店做出一項嚴格規定,以保護威尼斯傳統而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城市景觀。報導稱,「中國製造」的廉價服裝、塑料貢多拉船模型紀念品等,都將禁止銷售。

新規出台後,如在相關地區開新店,必須保護和發揚當地的文化遺產,以免這座城市失去其本來面貌。同時,已經開業的商店也將不得不重新布置店內的櫥窗。

根據新規,未來三年內威尼斯市中心地區新開業的商店只得經營高端時裝、書店、畫廊、古董店、家居設計、藝術品店、珠寶店等,手工藝品也在允許範圍內,但前提必須是具備「經典、傳統、歷史」的文化特點。

對於已經開業的商店,將在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許可後,於六個月內進行整頓。商店的櫥窗必須展示高質量的商品,並且必須註明產地;禁止在商店的門外或門窗框上展示任何商品來吸引遊客等。

此外,必須保證對店內已有的家具、結構等進行維護,保證店內的裝飾裝潢與當地歷史文化、城市景觀不衝突。新規也對燈光照明等進行了規定,比如不得使用冷光燈和強光燈。

該決議已經被威尼斯市議會批准通過,目前已經交由大區政府進行審核並等待最終實施。

Image by Gianni Crestani from Pixabay

泰國企業發起明年起停止免費派膠袋

《曼谷郵報》星期六報道,泰國廿六家大型零售商、塑膠生產商及百貨公司前一日達成協議,自明年初起停止向顧客免費派發膠袋。

它們響應政府號召,減少使用即棄膠袋,自明年一月起派發即棄膠袋,顧客貿自們購物袋。

參與部分零售企業包括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 The Mall集團、 Big C超級市場、CP All便利店、羅賓森百貨(Robinson)、邦乍零售(Bangchak Retail)、 萬客隆(Siam Makro)、Index Living Mall等。

泰國環境部長稱談判花了很多時間,又表示:「此舉將讓泰國擺脫廢物及海洋垃圾主要生產者的惡名。」

根據統計,泰國是全國海洋垃圾第六大生產國,每年使用的即棄膠袋多達450億個,當中135億個用於百貨公司及便利店,另外三成用於家庭式小商店,其餘用於街邊小販及傳統市場。是次行動期望可以減少即棄膠袋使用量達三成。

另外,按照2018至2030減塑路線圖,自2022年起,泰國將禁止以發泡膠盛載食物,以及包括膠飲管、膠杯等即棄塑膠產品。至2030年,當地所有塑膠製品及廢料將全面達至循環再造。

另外,環境部正研究立即規管塑膠及廢物的三R(即減少、重用及循環)。如果成事,將會是泰國第一部有關廢物再利用及循環再造的法律。當中規定,廢物製造者要把廢物分類供循環再造。

【爆買不再】中國客赴日深呼吸「洗肺」 主攻養肺藥物

「爆買」是近年來中國遊客到日本的代名詞。不過,這個代名詞似乎要被改寫。日本旅遊網站16日文章指出,自從2016年日元升值、赴日的觀光客消費意欲減弱,加上中國海關稅制變化,爆買現象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洗肺」之旅,中國客愛到非熱門地點吸入清新空氣,並「主攻」洗肺、養肺的藥物。

中國的空氣質素欠佳,令中國人自2013年起,興起到國內的「洗肺」之旅,「洗肺」版圖之後擴展到的泰國布吉 、印尼的峇里島等,現在輪到日本。旅遊新聞網站「訪日LAB」總編根本一矢說:「現在正值從旅行團到自由行的轉變期,許多中國人不再走固定黃金路線,轉而探尋未知地,於是興起到日本地方城市的旅遊熱潮。」

文章指,今年中國五一長假的首日,從上海飛到日本九州佐賀機場的所有航班,入座率平均為99.5%。佐賀縣觀光科負責人指,從上海直飛佐賀的中國遊客,從2012年的6,020人,暴增到2018年的5.9萬人;佐賀擁有優美田園風光,在當地「洗肺」去年起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成為熱話。這也令福岡縣能古島的海島公園在自己官方賬號上,加上「洗肺」之類的關鍵詞,負責宣傳的山崎浩昭說:「經常能看見中國遊客在這裏深呼吸,沒想到原來是在洗肺。」

此外,文章還指,中國遊客還喜歡購買能改善因抽煙、吸入汽車廢氣等引起的肺部不適、咳嗽等症狀的藥物,比如日本小林製藥的「清肺湯顆粒」,今年第一季度銷量預期同比增長126%,中國遊客貢獻了其中80%銷量。

(香港《蘋果日報》;圖片:小林製藥)

波斯地氈Made in China?90%河南產

去中國新疆、中東,特別係伊朗旅遊,好多人都鍾意去市集(巴扎),造工精美嘅波斯地氈更係伊朗嘅熱門手信。

但原來全球90%波斯地氈都係來自河南山區,由農民人手織成,一平方米就需要打57萬個結,短則半年,長則兩三年。而花紋亦都係喺河南設計嘅。經過中東商人轉手,一幅地氈價格係出廠成本嘅30倍!而當中60%都係被中國遊客買走。

就算係伊朗生產嘅地氈,大部分都係由阿富汗難民所織嘅。隨著難民回國,即使「真正」波斯地氈,都可能有失傳危險。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