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藝術

不敵颱風 草間彌生作品《南瓜》被沖入海

《南瓜》被吹入海後的情況

日本以現代藝術之島聞名的瀨戶內海直島(香川縣直島町)地標物、由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設計的「黃色南瓜」裝置藝術,今天被今年第9號颱風盧碧帶來的強風大浪吹落海中,造成嚴重毀損。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這座裝置藝術黃色南瓜的持有者是日本企業倍樂生(Benesse)。這家公司表示,今天上午10時30分(台灣時間上午9時30分)左右,黃色南瓜受到強風大浪侵襲,被吹落海中,幾度被海浪衝至棧橋,嚴重毀損。

倍樂生表示,後來黃色南瓜大致上全被回收了;黃色南瓜被強風颳落海中時,剛好接近高潮時刻。

黃色南瓜是直島的地標物,高2公尺、寬5公尺,位於往海延伸的棧橋前端,於1994年設置以來深受遊客喜愛。

日本氣象廳官網的資訊顯示,香川縣高松市今天上午10時35分觀測到最大瞬間陣風風速每秒23.3公尺。

有關黃色南瓜遭颱風侵襲毀損一事,倍樂生今天傍晚在官方推特(Twitter)表示,黃色南瓜已撤走,決定再度展出時將另行通知。

(中央社)

圖片:Phillips Auctioneers, LLC

國家認可!澳門三項目入選國家非遺

今年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澳門再有三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分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是澳門重要的文化傳統和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源於16世紀,以葡萄牙的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匯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菜品豐富,變化多樣,是澳門的地道美食,體現了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是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見證;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是土生葡人社群熱愛的舞台表演藝術,以戲劇演出作為平台表達對社會議題和熱點輿情的意見,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並存的城市特質。

土地信俗在澳門由來已久,數百年來,澳門華人為保一方水土平安,鄰里和睦,家財旺盛,社區繁榮,以各種形式供奉土地公,形成了世代相傳的民間信俗,並以農曆二月初二的土地誕為年度重點活動,是促進鄰里團結,增進居民對社區認同感、歸依感的重要媒介,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是次申報工作過程順利及取得圓滿成功,反映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也有賴政府部門、非遺社團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

國務院自2006年至今先後公佈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澳門共有11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由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和涼茶製作技藝;由本澳獨立申報的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南音說唱、媽祖信俗、哪吒信俗;以及本次新增列入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

百老匯音樂劇9‧14重開

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當地時間昨日宣佈,自去年3月開始停業的紐約百老匯音樂劇可於9月14日重開,即日起開放門票預購。

雖然紐約州本月稍後會解除更多社交限制,但劇團需要綵排以及宣傳。

科莫表示,屆時劇場入座率將不再受限制。至於其他防疫措施仍在制訂當中,當中可能包括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疫情爆發時,百老匯有31部音樂劇上演,但部分劇目將不會恢復上演。

(英國廣播公司)

字覺·覺他——「澳門字傳」中西字藝展

隨著社會科技發展,無論是中國或是西方,對於書寫這一門技藝都逐漸淡忘。在標榜中西交流的澳門,很多前人留下手寫字體也在消失城市發展的洪流之中。

澳門字體設計學會現正在望廈山房舉辦「澳門字傳之中西字藝展」,由本地書藝家邢悅(莫羲世)及阿堅奴(Aquino da Sliva)聯合展出各自的近作。學會會長鄧寶誼(Benny)在開幕禮上時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行動,對現有的字體進行整理,並以多種方式推進、宣揚書寫技藝。希望可以在覺察到書寫面臨消失風險的時候,進行自覺、覺他的行動。

而在阿堅奴的理解中,「自覺‧覺他」是自身對事物有深入的了解,還要推己及人,因為單單自己認識,而不將之推向公眾,對其長期發展是不利的。在介紹他即將出版的西洋書法教程時,他特別強調當中的「守」字,除了有「首篇」的寓意外,更是寓意了做學問,從遵循、靈活運用到創立自己的風格的過程。這也是展品中有不少是習作作品的原因。

邢悅則認為,中西書法目前都處於尷尬的位置,在受眾太少或太多的時候如何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同時把熟悉的手藝傳達給觀眾。重要的是文字看起來無法互動,但只要大家學習過寫字、喜歡文字,雖然看不見字在動,但會感受到書寫者如何寫字。這就視乎書寫者的經驗、看者的眼光,如何最簡單地詮釋作品。

在展覽作品當中,首先進入觀者視線的是一個由阿堅奴製作的書架,放著邢悅的三行詩集。邢悅介紹道:「阿堅奴非常細心,考慮到我們展示的方式。由於本人也是寫作人,曾經出版過幾本書籍,正正可以以閱讀的形式,從形式上觀察一件事物。」而一幅「下載清風」,又與傳統書法作品有所不同,沒有裝裱、完整的下款,或者完整地抄錄整首詩詞,甚至更是經過裁剪,「對當中空間的疏密進行調整」。而這也是書法看似最簡單,但執行起來都很困難的:如何處理一張空白的紙。

阿堅奴也透過展品,介紹了他各種有關墨水和筆具製作的實驗:古老的鐵膽墨水,找不到原來的天然材料,就改以化學原料,調試八次而成;沾水筆由原木,到結合日本鑲嵌的工藝。而至今年年初,更完成了第一千支筆的經驗。另一套有趣的展品,是他在日本旅行認識一班藝術家,其中一名陶藝家邀請他去自己的作坊進行創作,而他就以西洋書法的元素設計了這些瓷器。另外,兩套菜單如何見證邢悅的成長?一個「覺」字又蘊含了什麼深刻意義?賣個關子,還請大家親臨細味吧!

隨後,兩位參展人更即席揮毫,完成一件中西合璧的書法作品。看著兩種不同的筆觸,隔著同一卷紙的兩面同時著墨,看似切磋武功,又像演奏無聲的音樂,把展覽的層次帶向一個高峰……

除了展覽外,「澳門字傳」更設有多場工作坊、導賞等活動,更已經發行了兩套中西書寫教材。希望大家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新一年能得到美感和知性的滋養。

「澳門字傳 之 中西字藝展」

日期:即日起至2月28日
時間:下午7:30
展覽時間:每日2:00-8:00,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望廈山房(綠屋仔)-美副將大馬路 55-57號

📍「澳門字傳工作坊」系列:
(中)13「親子專場」、14「瘦金體專場」
(西)13「十三筆場」、14「一世情人卡」

日期:2月13 至 2月14日
時間:(西)11:00-1:30,13日示範製筆、14日寫卡
(中)2:30-4:30,13日親子班、14日瘦金
地點:望廈山房(綠屋仔)-美副將大馬路 55-57號

📍「澳門字傳-筆紙如此」+「直播導賞」

日期:2月28日
時間:下午5:00-6:00下午
地點:望廈山房(綠屋仔)-美副將大馬路 55-57號

最新網絡迷因:加納靈柩舞

近期在網絡上,一群男子抬著先人靈柩跳舞的片段瞬間爆紅。

這段早在2017年拍攝的片段中舞者衣著亮麗,利用身體各個部位,例如大腿和肩膀支撐著靈柩,然後隨著音樂起舞。

可能是因為近期的疫情,讓大家心情低落,也可能因為有人想提醒大家安坐家中。總之,肯定的是,由於靈柩舞與東西方對死亡既定觀念有巨大反差,人們才會有這麼大的迴響。

但是在非洲,當地人的生死觀截然不同。他們相信人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走向另一個世界,而喪禮是慶祝先人成為祖先的喜慶活動。他們也視喪禮是重要的社交場合。

當然,這些獨特的觀念多少也創造了商機,也為人們創造了就業機會,例如是加納更為傳統的、按死者生前職業或愛好訂造的造型棺木。

延伸閱讀
英國廣播公司:《伊博人的喪禮:尼日利亞如何送別阿切貝》(Igbo burials: How Nigeria will bid farewell to Acheb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frica-22610497

(圖片:BBC)

圖片:BBC

荷蘭:大師名畫修復現場睇

美術作品隨住時間流逝,以及參觀者嘅因素影響,會出現老化甚至損壞。要延長佢哋嘅壽命,就需要進行修復。學者亦可以趁機進入深入研究。

圖片:荷蘭國家博物館

今年係荷蘭繪畫大師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位於首都阿姆斯特丹嘅荷蘭國家博物館,倫勃朗最有名嘅作品《夜巡》前日開始展開自1975以來第一次大型修復工作。

今次修復工作最特別嘅地方係,大家都可以睇住修復師喺你面前修復,而唔係搬走幅畫嚟做。館長話係因為幅畫「屬於大家。公眾有權知道去睇幅畫嘅情況。」

修復期間參觀者可以隔住一個玻璃箱直接睇住修復過程。雖然佢話有網上直播,但暫時試過唔得囉,或者係要等當地開館時間啩……

《夜巡》修復網頁(英文)
https://www.rijksmuseum.nl/en/nightwatch

國家博物館前往方法(中文)
https://www.rijksmuseum.nl/cn/general-information-chinese

道後溫泉X火鳥裝置!寓意重生

位於日本四國松山市嘅道後溫泉,係「日本三古湯」之一,亦係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嘅靈感來源。

溫泉旅館(本館)自今年初開始七年大修,而館方為宣揚維修後嘅溫泉將「浴火重生」,同日本漫畫大師、已故嘅手塚治虫筆下嘅著名「火鳥」角色合作,設置了以其為主題嘅遮陽幕同燈籠,仲有光影演出。而七月中開始,東側嘅三分一會以繪有原創彩圖嘅防塵布圍住。

但想享受日本最古老溫泉嘅朋友唔需要擔心,大修期間一樓「神之湯」公眾浴場仍然開放。

道後溫泉前往方法——
JR松山站搭乘伊予鐵道市內電車到道後溫泉站,步行4分鐘

道後溫泉官方網站
https://dogo.jp/tw/

走進浮世畫卷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平面藝術的代表,內容反映當地人民的生活愛慾。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浮世繪傳入西方,並影響當時的印象派、新藝術等畫派。

最近英國一名電腦系畢業生兼浮世繪愛好者 George ,結合了Openstreet Map和歌川廣重三套作品,製作成浮世繪電子地圖,讓我們可以欣賞兩百年前日本的風光。

只是地圖少了街景功能,如果能夠即時比較歌川的作品和現今周圍的景物,蒼海桑田的震撼感覺會更強烈一些。

日本櫻花季節正進入高峰,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大師,尋找最美的風景吧!

地圖網址:
https://bit.ly/2Vl7SwW

(圖片:東海道終點、京都的三條大橋。來源:立場新聞)

文化中心、藝博館20歲啦!

1999年3月19日,澳門文化中心、澳門藝術博物館正式啟用,到今日已經二十周年。兩間機構分別都有多項活動慶祝:

藝博館除咗目前仍在展覽中嘅「斯國斯民──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精品展」,仲有3月22日開幕嘅「漫步濠情——黎鷹水彩畫展」、4月11日在開幕嘅「大英博物館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素描展」、5月初該館與中國美術館合辦嘅「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典藏大師作品展」。另外仲計劃同故宮博物院再度攜手合作,呈獻有關「一帶一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嘅大型文物特展。

除咗上述展覽外,藝博館今年仲會推動「故宮青年實習計劃」、舉行系列講座及藝術教育推廣活動。

而文化中心方面,三、四月份分別有克里夫蘭管弦樂團音樂會、英國潔思敏.瓦丁蒙舞團演出嘅親子舞蹈劇場《木偶奇遇記》以及香港話劇團演出嘅法國話劇《父親》。

門票於2月24日起喺澳門文化中心同埋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有關演出詳情同購票優惠,請瀏覽澳門文化中心網頁 www.ccm.gov.mo 或致電2870 0699查詢,信用卡購票熱線2840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