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聖彼得堡

我最愛的世界遺產

剛過去的11月16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成立75周年。

UNESCO其中一項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就是世界遺產了。直至2019年,全球共有1121項世界遺產,包括869項文化遺產、213自然遺產,以及39項複合遺產。

不知道大家參觀過哪些遺產呢,又最喜歡哪一個呢?濠仔曾經參觀過其中的80個,以下選出最喜愛的十個:

1)北京故宮:六百年紫禁城,說不完的故事。不過更愛的是北京整座城市。曾四次到訪。
2)京都:千年古都,古老建築物分散,但古風滲入骨子裡。幸好美國將軍識寶,否則可能淪為彈下亡魂。曾三次到訪。
3)檳城:一街四教,文化多元性比澳門更豐富。曾兩次到訪。
4)聖彼得堡:從沼澤中建成了北方威尼斯。到訪過更會對彼得大帝的氣魄和凱瑟琳大帝的眼光產生景仰。
5)亞西西:羅馬固然神聖,但這裡的山水誕生了一個聖人。
6)黃山:三天兩夜,看不見日出。下次再來!
7)會安:小城風光,下個下午足以讓人迷上。只欠一宵。
8)愛丁堡:中古和現代共冶一爐。有立體的景觀。
9)巴黎:充滿生氣的浪漫之都。在外國城市中,一次過逗留時間最長,達七日。曾到訪三次。
10)澳門: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能夠有一座世遺城市,還不夠自豪嗎?

涅瓦大街14號

今天是俄國「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在俄羅斯,由於新型肺炎疫情影響,每年舉行的閱兵押後,只有小規模活動,包括空軍戰機飛越各城市上空。

在俄羅斯很多城市,都有紀念「衛國戰爭」的紀念物,例如是紀念伏爾加格勒戰役的《祖國母親在召喚》。

不過版主想和大家分享一處小地方。

(攝於2018年6月)

在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首都聖彼得堡最主要的街道涅瓦大街14號。有一處警告牌寫著「大家注意!這側道路如果發生空襲,就會非常危險。」二次大戰期間,當時叫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被納粹德國圍困872日,很多可怕的事在這座城市發生。這面牌就是當時人們的日常。

以下是當年一個11歲女孩坦雅·薩維切娃的日記:

(姐姐)死於1941年12月28日中午12時
祖母死於1942年1月25日下午3時
(哥哥)死於1942年3月17日上午5時
(叔叔)死於1942年4月13日凌晨2時
(另一個叔叔)死於1942年5月10日下午4時30分
媽媽死於1941年5月13日早上7時30分
薩維切娃一家都死了。
大家都死了。
只剩下坦雅自己。

圍城結束後,她死於營養失調;她的日記曾在紐倫堡審判中被作為證物展示。

雖然俄國(當時的蘇聯)是戰勝國,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2660萬人死亡。戰爭導致的男女比例失衡,影響至今猶在。而這面牌子正正提醒著人們,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和平才有希望。

(攝於2018年6月)

小知識: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向盟軍投降,標誌著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終結。不過由於時差關係,宣佈投降的時刻是柏林時間晚上11時,莫斯科已經是翌日(5月9日),所以歐洲的V-E DAY和俄羅斯的勝利日是同一件事,但變成了兩日,各自紀念。

10.1起聖彼得堡向臺灣開放免費電子簽

臺灣中央社報道,俄羅斯聯邦政府12日在官網公告聖彼得堡入境簽證簡化政策適用國家,納入台灣。根據俄羅斯駐台代表處臉書官方網頁說明,此政策自10月1日起實施。

俄羅斯聯邦政府10日作成2021-p號命令,其中條列53個適用免費電子簽入境聖彼得堡及列寧格勒州的國家,其中有「中國(包括台灣)」。台灣因此獲納入適用清單。

俄羅斯總統蒲亭7月18日即簽署總統令,10月1日起將聖彼得堡及列寧格勒州納入外籍旅客免費電子簽實施地區,但當時尚未公布適用國家清單。

在納入聖彼得堡及列寧格勒州前,免費電子簽僅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西部的加里寧格勒州(Kaliningrad)實施。

電子簽申請和使用重要規定包括最遲於出發前4天提出申請,簽證效期為30天,在效期內,持有人可在所申請適用地區停留不超過8天(以日期為準,不相當於192小時),且出入境皆必須經該地區特定出入口岸。

也就是說,若具相關資格的外籍旅客計劃以免費電子簽赴聖彼得堡及列寧格勒州,則在網站申請簽證時,即須選定聖彼得堡及列寧格勒州,且屆時取得的電子簽也僅適用以上地區,外籍旅客不可憑取得的電子簽前往俄羅斯其他地區。

此電子簽為一次性簽證。電子簽申請網站:http://electronic-visa.kdmid.ru。

俄羅斯媒體多次報導,政府計劃自2021年1月1日起,將電子簽制度擴大適用至全國,以促進觀光和商務活動等。根據1992年規範對台關係的總統令,俄羅斯官方對台灣的正式稱呼是「中國台灣」(Taiwan, China),但實務上,憑「中華民國(台灣)」護照可依法出入俄羅斯。

目前港澳兩特區護照持有人都可享俄羅斯免簽證待遇,分別為14日及30日。

(攝於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