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祐漢新村

聆聽社區 藝術入村:社區營造@祐漢新村

過去一個多月,本澳出現了兩次新型肺炎感染群,包括祐漢新村順利樓等多處被圍封⋯⋯

上周四名學生伙拍一名無業女子在興隆樓梯間打劫「鳳姐」⋯⋯

有著超過半世紀歷史的祐漢新村,或許從來不會在旅客來澳參觀的景點名單上出現。但即使是本地人、甚至是村內的街坊,對這裡的過去,以及生活在當中的居民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

十月底的一個夜晚,濠記在藝術團體的帶領下,走進了祐漢新村。

在菜農子弟學校門外,關閘馬路人頭湧湧。或許沒有多少人會想起,只是一個月前,這裡曾經是另一個世界。故事也從這裡開始:在一百多年前,關閘和蓮峰廟之間只有一道沙堤相連,成就了澳門「蓮花寶地」的外貌。沙堤兩旁那時仍是水面。

一百年前,政府開始向沙堤兩側填海,東面的土地就是現在祐漢的所在。最開始的時候,土地被用作賽馬場之用,希望可以吸引香港的旅客前來觀賽,不過成效欠佳。到了二次大戰爆發,這裡成為大批內地難民的「避風港」。他們搭起木屋居住,種菜而食,並成立了「菜農合群社」。不過木屋屋也經常出現火災、水災、衛生等問題。

祐漢新村當年以「衛星城市」的概念規劃,祐成工業大廈就是居民工作的地點

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展商祐興建築以及合伙人李超漢把這裡發展成住宅區,祐漢新村因此得名。區內當時是以「衛星城市」概念進行規劃,使居民可以在社區內兼顧工作和生活。祐成工業大廈就是當時為容納就業人口而興建的配套建築,周圍也曾經設有小販區,方便市民購買食材。當年的祐漢新村曾經是澳門最高尚的住宅區,休憩區原有的噴水池更是議事亭前地之後、本澳第二座噴水池。有趣的是,當年居民如果遇到缺水問題,也會到那裡取水使用。

從曾經養活眾多家庭的工廠大廈,過了馬路,昔日的噴水池,如今已經了無痕跡,但仍是居民休閒交流的場所。導賞員分享了他們對休憩區使用情況的觀察:「上午是長者居多。中午太陽猛烈,人流會變得稀少。到了下午,這裡就會變成長者、兒童、移工混雜的地方。」

祐漢新村一景

爬上石級,昏暗的燈光,照著被水管纏繞、地面上佈滿污水的水巷——外界對「新村」的典型印象,與剛才導賞員所說的大相逕庭。導賞員之一的Casper解釋,根據調查,村內平均居住人口達到5.3人,很多單位的居住人數更達到七人以上。這是把單位分租的結果。而目前這裡居住的人以移工為主,他們持有一種「過客」的心態,對社區的環境就不那麼上心了。

另一方面,由於社區內的建築設計,致使易於疏散,也使這裡成為犯罪溫床。正當我們在聽導賞員報告的時候,一隻流浪貓在我們身邊出現。這是社區另一個特徵。另一位導賞員Connie補充道:在他們發現流浪貓之後的一個星期,這裡就出現了虐貓的不幸事件……

石獅城隍廟,居民的信仰中心

出了水巷,拐彎就是一處店面,拉閘已經放下。題寫招牌的位置掛有大燈籠,以及覆上寫有「石獅城隍廟」的布條。這裡是閩南(石獅屬泉州市代管)籍居民的精神寄託。導賞員告訴我們,在進行舊物收藏徵集時,廟方也慷慨地捐出了裝飾用的磁磚。他還說,除了賽馬會、球類博彩的投注站外,廟的樓上還有麻雀館,說明這一帶賭風之盛。

導賞員帶領我們走上黃金商場的天台,俯瞰整座祐漢新村。他們也介紹了新村重建的脈絡。由於當年採用了預製組件堆砌的建築方式,如今除了殘舊以外,樓房還有倒塌危機。但由於新村的業權複雜、需要全體業主同意方能拆除的制度規定,以及政府換屆等因素,致使重建進度停滯不前。至今只有順利樓因為政府持有15%業權而「順利」拆卸。政府也向居民開放置換住宅的示範單位,希望可以讓居民安心接受安排。

俯瞰祐漢新村吉祥樓

藝團在祐漢區開展計畫,一方面是希望拉近藝術與社區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希望協助發掘社區內的問題。他們首先收集、培訓學員,然後進行田野調查,聆聽社區,並透過農曆年派揮春、舊物收集等活動,與居民分享交流、建立關係。

他們在過去的七月在休憩區舉辦市集,把之前收集到資料轉化成偶劇、展覽等,希望可以喚醒記憶,留住記憶,讓居民看到屬於自己社區的面貌,並開放表演空間,讓不同族群的居民互相互相看見。又例如他們在中秋節期間舉辦燈謎、偶劇表演等活動,與民同樂。但同時又發現,休憩區的一個角落,一旦沒有了燈籠,就會變得一片黑暗,而沒有這個活動,整個社區也缺少了節日氣氛,因為最近的燈飾集中在祐漢街市一帶。

導賞員也分享了他們的感想:在過程中他們也曾經感到氣餒,懷疑自己能否與社區拉近距離,能否幫到他們。活動又能否成功?不過,到最終,他們得到了正面的回饋,讓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至於居民們有著怎樣的故事?藝團透露,明年初的藝穗節會有一套節目。另外會有一項包括演出及導賞等延伸項目、為期十一日的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到以下網址,留意藝團的最新公佈啦!

側視祐漢第四街休憩區。這裡曾經有澳門第二座噴水池。

延伸閱讀
Gugumelo布偶劇|社區營造計畫
怪老樹劇團

澳門人.澳門事﹣第2591集 Gugumelo 布偶劇社區營造計劃(澳廣視,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