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波羅的海三國

濠遊專譯:「珠江地區旅行圈」對澳門的意義

英文《澳門每日時報》星期三發出分析報道,指「旅行圈」(travel bubbles)是讓旅遊業在暑假復甦的最後希望。

旅行圈又稱旅行走廊(travel corridors)或空橋(air bridges),是在全球大部分邊境局部或全面封鎖的同時,讓人們跨境流動的地理區域。建立旅行圈的目的是讓疫情受控的國家和地區重啟經濟。旅行圈的概念在各地受到重視,雖然目前只有波羅的海的三國正式落實。

中國作為第一批疫情受控的國家,正考慮建立包括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以至韓國的旅行圈。但在這旅行圈落實之前,珠三角地區不少人期望,在地區層面能開始解除部分旅行限制。

粵港澳三地對健康檢查要求標準化的努力是本地和地區官員嘗試解除出入境限制的跡象。粵澳兩地當局已經開始解除自第一季以來實施的邊境管制,可是至今廣東省仍然要求入境人士接受14日強制檢疫,而澳門賭客偶好的個人遊計劃目前仍未重開。

放鬆本地的邊境管制對在過去二十年日益依賴內地言客源港澳旅遊業界是一大恩賜,對去年下半年深受「反送中」抗爭影響的香港業界尤其如此。

澳門過去七個星期未有出現新型肺炎的新症,但說明經濟健康的兩個指標:旅客數字和博彩收入,同樣也接近零。

本地旅遊業即將面對連續缺少內地旅客消息的狀況,全澳的僱主也開始撐不住。由於政府紓困措施無法抵銷高昂租金,仰賴賭客和旅客人流的新口岸商鋪,本月起陸續結業。同時,即使在行政長官賀一誠對賭場和相關行業「留住員工」的呼籲下,從高層到基層的裁員消息仍時有所聞。

部分分析家相信,區域性旅行圈可以利用在大中華地區數月來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即使未來入境旅客數量仍遠低於歷史上平,內地旅客消費流入,可以為本地商界注入生機、對抗經濟下滑。

世界上其他地區也看見了在嚴格定義的地理範圍內恢復跨境經濟活動的潛力。她們認為旅行圈是一種確保旅遊業從業員起碼能維持生計、同時又能保護人民健康的方法。我們看看世界其他地區的做法:

波羅的海旅行圈
合稱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實施旅行圈近兩周以來,未有出現第二波疫情。措施容許三國國民在區內自由往來,但來自其他地區的人士必須自我隔離14日。

這三個人口稀少的國家,疫情至今遠比多數歐洲國家緩和,合共累計約4,500宗病例、150人死亡。 三國周一合計只有15宗新症。

地中海走廊
位於東地中海的希臘、以色列和塞浦路斯正在商討建立旅行走廊,以重啟當地航空和旅遊業。三國星期一出現23宗新症,其中以色列佔17宗。

雖然只是處於規劃階段,走廊未來可望延伸至格魯吉亞‵黑山和塞舌爾等國。有分析家預計,希、以、塞三國最快下月會推出小規模的先導計劃,可能要求乘客出發前完成體檢。

英法旅遊協約
而在歐洲另一端,英、法兩國曾短暫商討建立「空橋」的計劃,讓兩國人民往來無需強制隔離,以保住數以百萬國民的暑假。但據英國媒體報道,兩國領袖在月初簽署的協議,並不如當初宣稱那樣產生「英法旅遊協約」,免檢疫措施只限於跨國的貨車司機。

相反,英國推出措施,要求下月起入境的人士接受兩強制檢疫,法國也對英國人採取相同措施,使之與歐洲其他國家要求法國國民入境時須接受檢疫的措施相對等。

南半球的緊密聯繫
數周以來,澳洲和鄰國紐西蘭一直在提倡跨塔斯曼海旅行圈,雖然何時開始尚未落實。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星期一表示,期望澳洲各州在旅行圈建立之前重開邊境。屬於聯邦制的澳洲,各州和領地在「避免非必要旅行」的整體指引以外,都在制定各自的入境要求。直至星期二,澳洲過半數的州和領地的邊境管制仍然生效。

同時,太平洋上包括斐濟和瓦努阿圖等島國期望把協議延伸到當地的呼聲日益高漲。在當地,旅遊業是重要產業,甚至是經濟支柱。兩國都表示有意加入協議。

原文:What a Travel-bubble along the Pearl River would mean for Macau
shorturl.at/rADY2

Image by Alexas_Fotos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