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世界夢號

東南亞疫情升溫 大馬民眾欲「移居」玻璃市

東南亞多國疫情近日持續升溫。在新加坡,昨日新增60宗確診病例,其中56宗屬本地感染,是自去年9月11日以來最高。

當中有42人屬於一個卡拉OK感染群,令該群組感染人數由12宗增至54宗。其中一名患者是在星夢郵輪世界夢號上被發現,他登船前已經完成疫苗接種,抗原測試陰性。世界夢號在昨日早上已經返回新加坡。

馬來西亞星期二首次錄得新增超過1萬宗病例,達11079宗。昨日更連續兩日創新高,達11618宗,累積病例達867567宗。在星期二,位於西馬西北部的玻璃市州(Perlis)是全國唯一零新增的地區,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在當地衛生部星期二公佈確診數字後兩小時內,社交網站twitter有關玻璃市的標籤搜尋量多達8千次。有網民更把韓國電影《屍殺列車》(Train to Busan)的海報改為《到玻璃市的列車》(Train to Perlis),也有不少民眾表示想「移居」玻璃市,更有網民表開出「貼士」,說要讓大馬零確診,只要把所有州都改名「玻璃市」即可。

玻璃市州衛生局當日公佈,全州目前有17個低風險地區、5個中風險地區,並無高風險地區。仍然有7宗本地感染以及12宗輸入性感染正接受治療。全州累積608人確診、8人死亡。當局呼籲民眾切勿掉以輕心,有網民則回應指,應該加強州際人流管制,並建議對來自高風險地區人士進行鼻咽拭子檢測。

全東南亞感染人數最多的印尼,7月6日新增感染數突破3萬宗,至12日突破4萬,至昨日更突破5萬,達54517宗,再有991人死亡。有印尼衛生專家指,當地陽性率高達30%,首都雅加達更達到41%,反映當地疫情已經失控。

(CNA/星洲日報/自由時報)

被改圖的電影海報

小知識:玻璃市州

玻璃市(Perlis)位於西馬來西亞西北角,鄰近泰國,是馬來西亞十三州面積最小的,只有821平方公里,人口22.7萬人。首府加央,皇城亞婁。

玻璃市原來是吉打蘇丹國的一部分,1821連同吉打被暹羅(泰國)佔領,1843年設立「拉惹」(Raja)為統治者,成為暹羅一個自治區。1909年被割讓予英國,成為馬來屬邦之一。二次大戰期間被日本割讓給泰國,二戰後又回歸英國保護。1957年以馬來亞聯合邦一員自英國獨立,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一個州。

當地地貌以石灰岩山地以及平原為主,屬熱帶季風氣候,較馬來西亞其他地方乾旱。農作物以稻米、甘蔗為主,因此當地也以田園景色著稱。當地有鐵路通往首都吉隆坡和泰國曼谷。

新冠狀病毒疫情最新

至今日(2月8日)0時,全國新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累積增加至34546宗,現有疑似病例有27657宗,死亡722宗,出院2050宗。

昨天,最早被集體感染的十四名武漢醫護人員康復出院。

省港澳台病例

至於廣東省至今日0時,確診病例有1075宗、1人死亡。其中深圳351宗(比昨日增加17宗)、廣州298宗(+14)、珠海82宗(+9宗)、佛山60宗(+3)、中山46宗(+0)。香港增加2宗至26宗、死亡1例,澳門維持10宗。臺灣增加至16宗。

防疫措施

經濟局批准兩間本地藥廠生產消毒用品,包括消毒酒精及酒精搓手液。

為防止疫情蔓延,內地多個城市實施「封城」或「半封城」。其中廣州和天津昨日起所有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成都昨日也宣佈同類措施。另一個一線城市深圳今日起除小區封閉式管理外,更實施車輛管制,外來車輛入城要提前上網申請。湖北、遼寧、江西、安徽更全省「封省」。

至於鄰近澳門的珠海,則對進入市內的車輛進行檢疫工作。

國家移民管理局表示,因應香港的入境限制措施,避免內地居民出門受阻造成不必要損失,已要求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門,於昨日起暫停辦理內地居民赴香港商務簽注。

全球疫情

受疫情影響,香港航空計劃裁員400人,佔整體員工數目一成一,並由下周二起,每日航班由82班縮減至30班。香港地勤員工由本月17日至六月底期間,每月至少休假兩周或每周工作三日。空中服務員及機師另有無薪假計劃。較早前另一家航空公司國泰已經宣佈員工放無薪假,並削減航班。

香港確診80歲男子曾乘坐、2月3日返抵日本橫濱並須隔離檢疫的英國註冊郵輪「鑽石公主號」,船上再有3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累積增至64人。「鑽石公主號」上有5名澳門居民,另外停泊於香港的「世界夢號」上有22名澳門居民(包括7名持葡萄牙護照者)。旅遊局呼籲相關乘客遵循當地檢疫措施,並請盡快與澳門旅遊危機辦聯絡,讓危機辦與他們取得聯繫。

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宣布,本月內所有持中國大陸或港澳護照人士不准登上旗下郵輪。

新加坡昨日提高警戒級別至第二高的橙色,當地確診病例增至33宗。

東京奧組委表示,七月開幕的夏季奧運會將如期舉行。

另外,據中新社7日報道,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前一日向外交部副部長秦剛表示,英方不會限制中國公民及來自中國的航班入境英國,反對因疫情對中國公民採取歧視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