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琵鷺龍環葡韻現身 本澳今年只錄得十三隻

據香港獨立媒體報道,香港觀鳥會星期五公佈,今年黑臉琵鷺全球數量錄得6,988隻,較去年增加355隻,連續三年錄得超過六千隻。

香港觀鳥會每年一月發起「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由二百多位志願者,包括保育專家和義工於全球數算黑臉琵鷺數目。今年普查於2024年1月19日至21日完成。作為全球最大的黑臉琵鷺越冬地的臺灣,今年數量下跌93隻至4,135隻,但依然佔全球總數59.2%;中國內地排名第二,今年則有323隻,較去年增加24.7%,至今共有1,630隻黑臉琵鷺。

澳門黑臉琵鷺數目跌幅最大,高達38%,數量由2019年的53隻跌至今年僅13隻,認為黑臉琵鷺很大可能放棄澳門濕地。余日東估計,數目下跌與澳門近年大興土木有關,連區內僅存的黑臉琵鷺棲息地「路氹城生態保護區」被大型酒店、賭場和基建設施包圍,干擾黑臉琵鷺的棲息地。

對於香港政府計劃在新界新田興建科技城,余日東憂慮工程一旦開展,大灣區僅存最完整的度冬濕地會被斬開:「若新田科技城入侵濕地填塘,或將步澳門後塵,成為黑臉琵鷺棲息地遺址」,形容情況是「今日澳門,明日新田」。


由澳門關注生態人士開設的「生態股長」Facebook專頁昨日發文,表示近月對氹仔龍環葡韻濕地鳥類進行持續調查監測,指在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的滿水期記錄了16種水鳥;而在今年二月及三月枯水期記錄到24種水鳥,當中包括滿水期間沒有記錄過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最高值為3月18日的七隻。

團隊同時發現今年二及三月枯水期期間,濕地共錄得超過16巢以上的黑水雞繁殖記錄,總數更多達52隻;另外黑翅長腳鷸亦有18巢以上繁殖記錄。團隊指兩個品種都是直接利用因枯水期而面積擴大的淺水區營巢繁殖。團體更指:「宏觀整個大灣區,這兩個物種在同一棲地有此密度及豐度的巢位記錄實屬罕見及難得。」

不過,團隊憂慮,本澳至本周末將持續有暴雨,預測濕地大荷塘的水位將會於短時間內急速上升,黑翅長腳鷸的成鳥雖有長腳適應相對較深的水位,但牠們的巢為半泥半植物質,較不浮水。而根據牠們最早開始坐巢日期和約二十天的孵化期,初批幼鳥推測會於本周初破殼而出。但幼鳥和大量未孵化的蛋有機會被突然上升的水位淹死。

龍環葡韻作為具人為管理的半天然濕地,應於適當時候對生境作一定的人為干預。專頁建議管理單位如有條件,應當慎重考慮、研究及嘗試在暴雨後迅速打開西南角的水閘,作適量的洩洪,或以其他方式,如利用抽水機、低成本虹吸管道等,將水位控制調節在一米深以下,避免因水位暴升而完全淹沒近二十個尚未孵化的黑翅長腳鷸巢,如能通過控制水位令幼鳥們得以順便孵化及成長,更能彰顯當局對濕管理的靈活性和對生態的重視程度。

相關消息
路環龍爪角白海豚觀察團 緊急召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