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先人三牲送紙紮就算 衣紙燒著真車成最貴祭品

清明節是中國人慎終追遠、寄託對先人思念的日子。人們傳統上都要帶備食物,到先人墳前掃墓拜祭,也與親人共享。

近年紙紮業界不斷推陳出新,推出以各種花樣新穎的紙紮品,反映現實環境,甚至把食物也製作成紙紮品供人焚燒給先人「享用」,不過就被宗教人士認為此風不可長。另外在內地,有汽車在掃墓期間被燃燒中的紙錢引燃,最終整輛汽車被燒毀,被網民指為「最貴祭品」。

濠記在內地購物網站搜尋「紙紮雞」就發現,有超過一百種紙紮商品,除了紙紮成的「雞」以外,還有和燒豬、燒魚組成的「三牲」套裝,以至蒸籠套餐。有業者強調紙紮品是立體設計,更要「葷素搭配」。想「享用」西餐?炸雞、漢堡沒難度!業界也有為在天上的寵物貓狗著想,有專門為牠們準備的海鮮等。

不過有馬來西亞的殯儀業人士以及道教組織對此不表認同,指不但對先人不敬,更嚴重顛覆華人傳統習俗和文化。他們認為外在用品和食物不同,以紙紮品取代真食物的做法,已失去清明節的意義。

他們表示,所幸目前「紙紮祭品」風氣尚未盛行,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從。他們不鼓勵後人以紙紮祭品拜祭先人,避免中華千年文化毀於一旦:「清明節掃墓,除了讓我們有機會緬懷先人生前貢獻,也是親友團聚的日子,大家聚首一堂,為的就是讓後輩能互相認識。」

祭品除了是為先人準備,也可以是大家互相品嚐的食物,促進交流,藉此保持家族或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紙紮衣物、鞋帽、汽車、傭人等是傳統紙紮品,但祭品不應該以紙紮取代,這確實比較離譜,也欠誠意。」

有道教修行者認為「紙紮祭品『不真實』,等同讓祖先『畫餅充飢』」,有違清明節的意義,建議如果不方便或經濟條件有限,可以只是上香、準備簡單祭品,例如水果、發糕等,先人絕對能理解。亦有人批評網上拜祭,認為情況持續下去,同樣也會使清明節的真正意義逐漸失去。

他們希望大家能共同扮演傳統文化守護者的角色,確保流傳千年的文化不會隨時代進步而消失。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短片,片中有一輛白色奧迪汽車正在焚燒,其後證實事件4月2日發生在中國山東省滕州市。

當日一名男子前往公墓掃墓,將自己的奧迪車停放在旁邊的空地,沒想到有人才剛在那邊燒過紙錢,火苗尚未完全熄滅,之後整台車就燒了起來。

雖然車主急忙打電話通報火災,但因為掃墓的人太多,通往公墓的路太過堵塞,導致消防人員無法及時到場,最後奧迪車被燒得只剩下骨架,所幸沒有人因此受傷。

新聞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笑說,「這祭品絕對是真心的」、「祖先:光燒車不行,別忘了燒張駕照」、「用心了,燒了真車啊,還是奧迪」、「先人本來正在高高興興地數錢,突然天降一台奧迪!」、「這人夠孝順,燒了個真車」、「祖先很感動,車子收到了」。

(臺灣《中國時報》/馬來西亞《中國報》)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