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虛擬行(二)

上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烏克蘭成為了世界焦點。就讓濠記一連三篇為大家網上導航,走進烏克蘭。

今期濠記繼續為大家介紹烏克蘭其他主要的地區。

工業重鎮——哈爾科夫

位於烏克蘭東北部、距離俄羅斯邊境只有42公里的哈爾科夫(Ха́рків / Kharkiv),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

哈爾科夫建立於1654年,最初是軍事要塞,1780年起成為一省首府。1804年,這裡設立了大學,是俄治烏克蘭的第一所大學,奠定了在烏克蘭東部教育學術中心的地位。第一份烏克蘭文報紙也在這裡出版。1895年蒸汽機車廠成立,至今這裡仍然是以機械與電子工業為主。這裡也是一座綠色城市。1907年,面積曾經達到130公頃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公園(今高爾基公園)開園。

蘇聯成立後至1935年,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的首都。這時期也興建了當時全球面積最大的單一建築,也是蘇聯建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工業宮(Держпром / Derzhprom),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候選地點之一。可惜的是,工業宮所在的自由廣場在3月1日遭到俄軍導彈攻擊。

工業宮(Oleksandr Malyon CC-BY-SA 4.0)

獅城——利沃夫和西部地區

烏克蘭位於東歐和西歐之間,歷史上曾經受到俄羅斯、波蘭、奧地利、土耳其等國的統治。越往西部走,波蘭和奧地利的色彩就越濃厚。別稱「獅城」的利沃夫(Львів / Lviv)是這個地區的中心城市。經過二次大戰的洗體,以及戰後蘇聯和波蘭的人口交換,這裡目前以烏克蘭人為主,但仍然可以找到過去波蘭人、烏克蘭人、德意志人,天主教徒、東正教徒、猶太人,以至亞美尼亞人雜處的蹤跡,舊城區建築也揉合了中東歐和義大利及德意志的風格,從新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到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裝飾藝術都有。

而在卡緬斯涅茨—波多利斯基(Кам’янець-Подільський/Kamianets-Podilskyi)有中世紀遺下的城堡,至今仍然保存良好。

利沃夫舊城(Konstantin Brizhnichenko CC-BY-SA 4.0)

很多人對烏克蘭的印象都是金黃色的麥田,以為烏克蘭沒有高山。烏克蘭大部分地區確實是平原,但在克里米亞南部海岸,以及西部的地區都有山地。在烏克蘭西部有歐洲三大山地之一的喀爾巴阡山脈,這裡有烏克蘭的最高峰,海拔2060米的霍偉拉山,更擁有三處世界遺產:喀爾巴阡地區木質教堂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以及布科維納與達爾馬提亞都主教的居所。在這裡人們可以攀山、滑雪、遠足,進行各種野外活動,也可以體驗牧民的生活方式。

黑海沿岸和克里米亞(俄羅斯事實統治)

另一個人們對烏克蘭的誤解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全部領土都是冰天雪地的地方。其實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有氣候宜人的地方,就是黑海沿岸地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能夠去黑海渡假是身份象徵,後來這些療養地也逐漸向一般民眾開放。克里米亞(Крим / Krym,英文Crimea,又稱克里木)就是其中之一。

克里米亞也是一處見證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地方。這裡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希臘人殖民、建立城市,並把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帶到這裡。在沙俄吞併這裡之前,這裡是克里米亞汗國的所在地,並遺留了具伊斯蘭風格的巴赫奇薩賴汗宮。而軍事上第一次使用鐵路、電報等科技,近代護理專業和戰場新聞報道也是從克里米亞戰爭開始的。1945年,在這裡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也為當今世界秩序奠下基礎。

不過2014年起,克里米亞被納入俄羅斯版圖,要進入克里米亞必須從俄羅斯入境。但相關的行動不被烏克蘭、聯合國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認可,故仍在烏克蘭介紹中分享。

燕子堡,克里米亞的標誌性建築

除此之外,位於黑海西北岸的第三大城市敖德薩(Оде́са / Odesa)也是值得一遊。這座1795年成立的城市,在法國大革命後一度流亡的第五代黎希留公爵的規劃下發展起來,並受惠於自由港政策,曾經是一座具歐洲風味、多元文化的城市。至於熟悉電影史的人對於敖德薩應該不會陌生,由蘇聯導演愛森斯坦創建的蒙太奇手法就是在這裡的「波將金階梯」誕生的。這裡也有二戰期間被游擊隊用作抵抗納粹德軍的地下隧道。

波將金階梯(Masha Kovalchuk CC-BY-SA 4.0)

發表留言